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中国水利报:纣王坝:沿用千年的灌溉遗产

来源:中国水利报 发布时间:2024-04-24 10:42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在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崇仁乡池湖村的北溪上,有一条古老的拦河大坝,具有引水灌溉等功能,名为纣王坝。早在2021年,经福建省文物局实地调查核实,纣王坝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重要的水利文化遗产。纣王坝目前已成为福建省首批80处河湖文化遗产之一。

  池湖村是远近闻名的商周文化遗址所在地,据考古发现,在四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考古专家曾评价道,这里是闽北文化的摇篮,考古发现把福建的人类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据当地老人介绍,他们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以农业为生,纣王坝是他们祖先留下来的水利灌溉遗产,相传修建于商朝纣王时期。然而,远古的坝修建得比较简单,发挥的灌溉作用也相对有限。真正建成完整的具备水利综合功能的堤坝,是在清朝时期。据《光泽县志》记载,纣王坝曾在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进行过重修。

  为什么这条坝用“纣王”的名字呢?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池湖村马岭一带,在商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是福建最早的人类聚集地。一年夏季,天下大旱,土地干裂,河水变浅,庄稼眼看就要干枯。寨落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酋长,举全寨人之力,每天顶着酷暑,用河滩的鹅卵石一块块砌坝,筑成了一条拦河大坝。水在这里得到蓄积,水流沿着砌好的坝渠,慢慢地流进了干渴的田地中。

  有了这条坝,这里的人不再惧怕旱涝,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们从此过上安定的日子。因为建好这条坝刚好是在商朝纣王统治的时期,所以人们就把这条坝称为纣王坝。纣王坝经历数千年,成为马岭商周遗址的重要见证。

  1983年,国家补助2.4万元重新建造,改用水泥砂浆勾缝块石坝。近年来,南平市光泽县有关部门也投入大量资金,对沿岸长堤和渠道进行加固,确保纣王坝安全。

  今天,纣王坝由横河坝、沿河堤及渠道三部分组成,以人工干砌鹅卵石建成。横河坝从洋宁河中间横截而出,长约110米,鹅卵石大头向下、小头朝上,互相紧压挤靠,凸出水面,呈现犬牙交错状。斜坡漫水长约5米,高约1.5米,阻挡缓缓而来的河水,并抬高水位。河岸靠村庄的地方是用鹅卵石砌成长约300米、高3~5米、宽2~5米的长堤。被挡住的河水通过长堤鹅卵石涵洞到鹅卵石渠道和土沟渠道,绕过村庄流向下方的田地。整个鹅卵石坝、石堤美观结实耐用,传承了古代工匠的筑坝技艺。

  纣王坝是目前光泽县最大的水坝之一,集灌溉、防洪等功能为一体,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直至今日,仍发挥作用。见证了古人开发水利、灌溉田地壮举的纣王坝,时刻提醒着人们传承治水智慧,弘扬治水文化。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