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新华网:水土流失治理带来生态美、城市兴、百姓富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5-01-10 15:18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20多年前,这田中泥沙混杂,水稻亩产量只有两三百斤。”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种粮大户傅木清说,现在周边集中连片流转核心区的3000多亩水田,建成了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备的高标准农田。

  “晴三天,尘满面。雨三天,泥满田。水淹火烤到哪年?”……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曾达140余万亩,百姓深受其苦。通过持续不断治理,当下其水土保持率提升至93.56%,森林覆盖率达79.55%。

  “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覆盖面积已达到90%以上,贯穿县域的汀江干支流水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三产融合’大踏步推进。”长汀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成文说,去年当地农业产值增速位居龙岩全市第一。

  森林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经过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积累下来丰富的林木,水土保持碳汇,森林城镇、森林乡村等。2021年,长汀被列入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生态资源正加速变成生态资产。

  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中的“项公亭”旁,始建于1999年的千亩板栗示范基地,3万余棵板栗树郁郁葱葱。自2000年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被列入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以来,这里按照水土保持规划不断改造,如今已经成为集种养业、电商服务、生态旅游和餐饮服务为一体的家庭农场式综合服务中心。

  去年,这个板栗示范基地实现产值230万元、利润近10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务工800余人。“高效的综合开发,有效实现了‘百姓富’与‘生态美’的和谐共振。”长汀县林业局局长李荣斌说。

  “长汀哪里苦?河田加策武。河田哪里穷?朱溪罗地丛。”这句谚语,讲的是当地朱溪河、罗地河流经村庄的艰苦过往。而今这里不仅山上林木丰茂,田里槟榔芋、水稻、烟叶等农产品丰富,连“空气”也成了商品。

  去年,长汀落地首笔小流域水土保持碳汇交易。根据保土保碳、减蚀减排、增绿增汇等碳汇功能核算,共交易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碳汇10万吨,总价180万元。“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立体化开发转化的路径仍在深入探索。”长汀县水土保持中心主任岳辉说。

  长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今年已吸引游客近900万人次。古城药材一条街上如今中草药商铺林立。商家将山上种植的中草药熬制成凉茶售卖,旅游高峰期一个铺子一天能卖出数百杯。

  “除了古城和红色遗迹,游客还会去‘火焰山’上的国家湿地公园,到汀江源漂流,在莲花湖植物园露营……”长汀县名城委负责人李靖生说,生态绿色发展的成果,已融入当地的方方面面。

  数据显示,1999年以来,长汀累计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面积311.2万亩,森林蓄积量提高到2179.9万立方米;治理区维管束植物和鸟类种类均成倍增加;空气质量常年在Ⅱ级标准以上,水质达标率100%;创建生态乡镇32个,“绿盈乡村”287个。

  “水土流失治理带来了生态美、城市兴、百姓富。”长汀县委书记赖进益说,截至去年底,全县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到34996元和23852元。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