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初心永恒
——“将军农民”甘祖昌的故事

厅河湖管理处副处长 谭洪江

来源:厅机关党委 发布时间:2021-08-30 10:03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就必须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在我的家乡江西萍乡,有一位传奇人物——甘祖昌,从农民—将军—农民,他始终对党忠诚、淡泊名利,一心为公、关心百姓,践行着共产党员的本色。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指出:“甘祖昌是我们共和国的开国将军,江西籍的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了将军,但是他坚持回家当农民。我当小学生时就有这篇课文,内容就是将军当农民,我们深受影响。”“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央视一套播出根据甘祖昌真人真事改编的电视剧《勿忘初心》。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下“将军农民”甘祖昌的几个故事:

  一、不恋官位,一心为民搞建设

  甘祖昌(1905—1986),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头部三次负重伤,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使他难以坚持领导工作,经常昏倒。领导和同志们都建议他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去长期休养,但他不仅多次谢绝组织上的照顾,还先后三次写申请报告要求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职务,回去建设家乡。他认为,活着就要为党和国家做工作,做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可见他辞官回乡身体不好只是原因之一,真正深层次的原因是:他认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为人民服务,都可以为人民谋幸福。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十分赞扬。

  回到家乡后,他生活俭朴,一心为民。当时甘祖昌将军每月工资330元,但他给自己立下规定,不吃超过一元钱一斤的食物,不穿超过一元钱一尺布的衣服。他养猪种菜,连抽的烟都自己种,可是支援家乡建设,他却十分慷慨,据统计,1957-1984年间,甘祖昌工资收入加原有存款共计102452元,其中用于修电站、建学校、办企业、救济贫困户等多达85783元。白天,他不辞辛苦地领着乡亲们修水库,建电站,架桥梁,改造红壤田;晚上还钻研农业科技。他亲自下田,用双手一抔一抔捞烂泥,带领乡亲们把200多亩冬水田改造成了良田;他跟工友吃住在工地,和年轻人一起挑水泥、运材料,修建起了江山陂;面对荒山,他动员大家撒石灰、盐巴,烧茅草、烟叶秆,再堆上烟囱里的黑灰,出工钱、出材料,改变土壤酸碱性,把“光头山”变成了丰收岭……他带领乡亲们修建了3座水库、25公里长的渠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为促进家乡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二、不畏权势,一心为民敢斗争

  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同林彪、“四人帮”的斗争中,甘祖昌如同井冈山上的不老松,风吹不弯,雪压不倒。一天,有个人找到甘祖昌让他编造着林彪在“八一”南昌起义和井冈山斗争中的种种神话。甘祖昌道:“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实事,个人在历史上的功过,史家自有公论,你说是不是这个理?”话不投机,那个人随之使出另一手,站起来吼道:“甘祖昌,听说你在家开荒种果树,还养猪赚钱,这可是带头搞资本主义呀!”甘祖昌用颤抖的手猛地磕去一袋烟灰,厉声问道:“照你说,养猪种树是资本主义,那杀猪砍树倒是社会主义啰!”

  林彪在江西的一伙,别出心裁地搞出一个所谓“新村图”,要把农房全部搬迁上山。甘祖昌赶到县城,找到县的领导干部说:“现在群众家里还很穷,这样大拆大迁,农民一无钱,二不能作田,这样下去,难道喝西北风吗?”甘祖昌的话震撼着县委干部的心,大家说,有老将军给撑腰,也胆壮了。县委立即通知各地停止拆迁民房,并组织群众下田搞好秋收秋种。这样,甘祖昌在莲花县里制止了一场灾难。

  为了建设家乡,他敢于用人,力排众议请来了“家庭出身不好”的王新安担任江山水库的技术指导,顶着压力亲自上门聘请“管制分子”、建筑工程师刘乃基担任沿背大桥的技术员。这两个人为了报答甘祖昌的信任和关心,发挥自身特长,对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出色地完成了各自任务。粉碎“四人帮”后,这两个人获得了平反并恢复工作。这也充分说明了甘祖昌将军不落俗套的用人眼光和处世风格。

  三、不搞特殊,一心为民严家风

  甘祖昌将军是不讲待遇、不计得失、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楷模。他回到农村后,组织在生活上要按有关规定照顾他,他一一拒绝。当地政府几次要为他在县城盖房子,都被他婉言谢绝,自己花钱在村里盖了几间简朴的农舍。甘将军的房子从他入住起就没有安过玻璃。某一年江西省民政部门的一位同志来看望他,发现窗户没玻璃后就送了几箱玻璃。甘将军却谢绝了:“农村乡亲们的房子大多数没安上玻璃,如果我安上了玻璃,那就是搞特殊了。我要和群众一个样,不能搞半点特殊。”后来等乡亲们都安上了玻璃,甘将军的房子才安上了玻璃。有一次生产大队的水库捞鱼,按每户3斤分给社员,队长有意照顾,抓了一条大鱼给他家。甘将军得知自己的鱼比别人家大时,硬是去厨房将鱼一分为二,留下一半,让队长把另一半拿走了。

  甘将军生活上十分节俭,却一心为民。他自己种菜自己吃,每件衣服至少穿10年。衣服破了就补,补好再穿,实在不能补了就拿去做鞋底。群众称他的形象是:一身补丁打赤脚,一根烟斗没有嘴,白罗布手巾肩上搭,走路笔挺快如风。但他对百姓十分慷慨,经常自己掏钱为集体庄稼买化肥农药、为村里修桥补路、搞基本建设和修建水库。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想着百姓,交代妻子龚全珍“下次领工资,再买化肥农药送给贫困户”。妻子龚全珍一直把丈夫当作榜样。她成立“龚全珍工作室”,带着整理的资料,到社区、部队、学校,言传身教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谁家有人生病看不起、谁家孩子大学缺学费,她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一家一家把慰问金送到人家手中。孤寡老人过冬缺衣少服她会记得,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她会关心。几十年下来,龚全珍早就记不清,她劝回过多少辍学的孩子,又为多少学生交了学费。龚全珍数十年来,一心为民、无私奉献,当选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12月龚全珍家庭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莲花的山山水水见证了甘将军永葆本色、一心为民的信仰,也见证了甘家一代代的家风传承。他不仅严于律己,从不向组织上提要求、谋私利,也教子从严,几个孩子谁也没沾过“将军后代”的光,都在平凡的岗位上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当年新疆解放以后,大儿子甘锦荣去新疆找甘祖昌,以为父亲可以给自己安排一个好工作,没想到甘将军却说他没有文化,干不了什么技术活,就安排他在新疆打铁。女儿甘公荣在家乡基层岗位上,默默坚守了几十年,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她深情回忆到:“爸爸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淡泊名利、艰苦奋斗,一生为党、一心为民,这是爸爸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嫡孙甘军,19岁参军,先后获得多次“优秀士兵”荣誉称号,1999年他在一次训练中右眼受伤,右眼视力仅为0.05,定为三等乙级伤残。当时甘军正参加提干培训,他主动找部队领导要求退出培训,说:“我的右眼已经严重受伤,即使提干了,也会影响以后的工作。”回到地方后,甘军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高坑工商所工作,并巡查最偏远的王家源片区,在基层一干就是十几年。在单位,甘军向同事隐瞒了将军孙子的身世,从不借此“沾光”;隐瞒了残疾军人的身份,从不向组织提要求。直至2010年,市民政部门因要建甘祖昌雕塑到工商局找甘军,单位领导才得知他是将军后代。

  甘将军一生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价值追求,作为从农民到将军、又从将军到农民的典型代表,甘将军之所以能上能下、能官能民,奉献一生、清贫一生、爱民一生,就在于他时刻没有忘记“生自人民、来自人民”这个根本,“心里永远装着老百姓”,始终对人民群众怀着深厚的感情。他把“要挑老红军的担子,不摆老干部的架子”作为一种本色和操守,毕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他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一位老红军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而且感受到一位老党员始终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炽热情怀。

  新形势新要求下,一心为民的情怀,不论时代如何发展、环境如何变化,都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初心,都具有旺盛生命力。作为一名新水利人,要像甘将军那样心系群众、用权为民。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常想党员之责、常修为官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始终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严守思想道德防线。在工作上要带头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到一线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坚持带头履职尽责,立说立行、真抓实干,以踏石留印的狠劲和绳锯木断的韧劲,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着力推动河湖长制从有效管控走向全面治理,努力打造“安全、健康、美丽、繁荣”的八闽幸福河,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