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深刻理解“赶考”的考纲考官考纪

厅农水水电处副处长  余绍然

来源:厅机关党委 发布时间:2021-09-14 10:24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1944年,农历甲申年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1949年3月23日

  毛泽东笑称这是“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这个故事就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著名“赶考”命题。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因为牢记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要求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答卷。下面,跟大家一起谈一谈“赶考”的考纲、考官、考纪。

  一、深刻理解“赶考”的考纲

  西柏坡时期党中央的考题就是“怎样建立一个新中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当时,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中国共产党开始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同时,又要怎样去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强化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还有由于革命的胜利,当时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毛泽东告诫全党必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等等这些都是当时的考纲。历史证明,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两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的目标。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的考题是“怎么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从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奠定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坚实基础。当前,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局势更加复杂严峻,面临的任务和目标也发生了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新时代赶考的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是这场考试的考纲。这场考试就是要完成这样一张考卷的时代之问。

  二、深刻理解“赶考”的考官

  共产党人的人民观成熟于西柏坡在1945年7月4日的延安“窑洞对”中,毛泽东为避免人亡政息、保持政权生机活力指明了方向,“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再次强调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军队叫人民解放军,以示和蒋介石政权不同。” 当时,中国共产党就确立了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决定政策要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执行政策也要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一切政策的决定、修改和执行,口号的提出与转变,都必须有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测量政策的正确与否,要以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为标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

  共产党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根本原则在发展理论上的创造性运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动力、趋向等问题的科学回答。

  共产党人要怎样以人民为中心。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人民观的新发展,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第一,发展为了人民,这是对发展目的问题的回答。发展为了人民,就是把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第二,发展依靠人民,这是在发展动力问题上的主张。发展依靠人民,就是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第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对发展趋向问题的阐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深刻理解“赶考”的考纪

  西柏坡时期,强调“立规矩”党中央加强纪律建设,从制度上规范工作程序,从纪律上保证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1947年10月10日,重新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虐待俘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1948年9月,确定了请示报告制度,对何种权力属于中央,何者必须事先请示并得到中央批准后才能实行,何者必须事后报告中央备审,都作了明确规定。还有比如“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与马、恩、列、斯平列。这些进京前立下的规矩,让全党保持住了清醒的头脑,为中国共产党在大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提供纪律保障。

  进入新时代,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做好答卷的纪律保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复杂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还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这些考验和风险,充分证明了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紧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四、努力做好保障粮食安全“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我省的粮食自给率虽然只有23%,但大中型灌区仍然是我省粮食生产的主要阵地。在全方位推动福建水利高质量发展超越中,要持续推进我省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发展,努力做好粮食安全“答卷”。

  一要实现灌排设施现代化。大中型灌区要建成比较完善可靠的水源保障工程、输配水工程、田间灌水设施等,实现高效率地引、输、配、用水和排水,从而达到提高灌溉除涝保证率和旱涝保收能力的目的。

  二要灌区管理方式现代化。广泛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落实了“两费”财政补贴,提高灌区信息化管理水平高,能做到精准管水和精准用水。

  三要实现节水高效和生态健康。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的理念和更广阔的视野,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灌区工程设施、管理方式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化改造,补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稳定发展的短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