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史学习教育(已归档) > 党史人人讲
厅监督处一级调研员 叶致聪
“晋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丰富实践、深邃思考和不断探索的理论成果,根植于晋江乃至福建改革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站位高远、视野广阔、内涵丰富,是我们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破浪前行的指路灯塔。多年来福建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我们创造性继承和发展“晋江经验”紧密相关,充分体现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
为了追寻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探索的足迹,探索和深化我省农村水利改革工作,2017年作为农村水利处党支部书记的我与支部全体党员一道,赴晋江市开展“寻足迹学经验,深化农水改革”主题党日活动。当时的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现场参观学习交流和晋江市委党校许明月副校长的讲授,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晋江经验”的深刻内涵,增强深化农村水利改革的紧迫感,在随后开展我省农村水利改革发展工作中起到了极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此次根据我处党史专题宣讲的主题安排,结合个人参加党史学习教育感悟和认真研读《习近平在福建》等体会,我想与大家再次一起回顾晋江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探索与实践,深刻感悟“晋江经验”背后深层原因和逻辑线索,以及在新时代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迪。
一、“晋江经验”的实践脉络
(一)“晋江经验”的诞生(1978-1991年)
受改革开放的影响,晋江地区立足乡镇产业寻求合作公司、企业,努力将当地的农业化经济模式转型为工业化模式,实现经济发展形式的较大跨度。此外,晋江民营企业大力发展当地的侨乡特色,经过“三闲”起步、“三来一补”衔接、“三资”完善的发展历程,推动了乡镇产业的工业化,其中“三闲”起步是指让当地闲暇的居民利用自己多余的钱和房屋进行投资生产;“三来一补”衔接是指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及补偿贸易;“三资”完善是指外商独资、中外合作、中外合资企业三者共同对产业的运行工作进行监督和完善,形成以多种经济为主体、外向经济和股份企业辅助的工业化生产模式。1978年到 1990年是晋江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农业产值和工业产值的比例从1978 年改革开放开始时的61.5对38.5,到1990年的10.98 对 89.02,工业所占比重达到前所未有之高。换言之,晋江乡镇产业的发展能够间接反映“晋江经验”的形成过程,为“晋江经验”雏形的出现奠定一定的物质条件。
(二)“晋江经验”的成型(1992-2007年)
1992年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及撤县建市的号召,晋江地区围绕自身的经济现状及地域特色,继续发展民营经济并改革市场机制,将原来的个体产业发展为产业集群,以晋江市为中心将晋江地区创建为经济大市。1994年12月,晋江模式概念的雏形形成,在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的研讨会中提出“晋江模式就是‘三主一多’的经济模式,以市场经济、外向型经济、股份合作制三者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同步发展。”2002年6月,“晋江经验”的概念被再一次全面解读和完善。当时担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将“晋江经验”重新解读为“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个关系”。“晋江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区域性表现,也是地区的进步之举、先进之举。随后经过5年的发展,2007年晋江地区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规模较大的产业链结构。该时期“晋江经验”的概念正式形成,并在后期不断进行补充与完善,对福建甚至全国的经济增长起到示范作用。
(三)“晋江经验”的发展(2008-2013年)
2008年晋江开始寻求探索工业化、城镇化相结合的经济路线,并提出以产富城,以城带产,产城互助的规划,最终找到工业城镇共同发展的经济改革道路,促进新型城镇的持续发展。在晋江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晋江又开启它的经济新篇章,通过城市改造建设,让群众生活环境更好、品质更高。经过改造,实现了晋江由“城中村”到新型设备配置、物流便利的高楼大厦的转变,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晋江完成了它从乡村气息浓厚的“土味城市”到现代文明“大城市”的变身,不仅生态环境舒适、发展机遇多,更是很多人向往和移居的理想场所。
(四)“晋江经验”的深化(2014-至今)
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全社会更是加大对“晋江经验”的关注,以期在其带领下,实现当地经济、文化的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晋江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工作进行指示,晋江应该立足当前经验,不断改革、创新。基于此,晋江秉着“先进制造业立市、高新产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兴市”的产业理念,落实跟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晋江经验”的引领作用
晋江经济的发展成就是改革开放成就的缩影,彰显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科学性。晋江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在“晋江经验”的引领下,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迈进。
(一)市场化机制日益健全
晋江以“三来一补”为起点,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发展外向型经济,使晋江的经济实现了市场化,有效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
(二)现代化治理能力不断强化
晋江在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既是市场经济的引导者,也是经济发展的服务者,坚持服务导向,“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不断规范市场秩序,为企业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三)工业化基础牢固可靠
晋江逐渐实现自身工业化进程,为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经济基础。推进企业制度改革和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企业转型与升级提供科学引导,形成了中小企业联手大企业、传统产业联手新兴产业的“双轮驱动”“协同共进”的经济新格局。
(四)城市化建设日趋完善
晋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升级调整,打破了城乡分治局面,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同时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并以县级市的地位稳居福建省城市经济前茅。
三、晋江经验”的几点启示
一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精神。学习“晋江经验”,就要学习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精神,对符合实际的目标定位、有利于焦作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不动摇,善始善终,一张蓝图绘到底。我省水利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系统谋划了洪涝防御、资源配置、生态保障、数字水利4大体系,展望了2035年远景目标。我们要持之以恒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超越。
二是“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学习“晋江经验”,就要学习他们有勇争一流的魄力,有遇挫不弃的执着,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韧。我们要持续打造水土保持全国标杆、生态治理全国样本、河流水质全国领先、防汛减灾全国前列的成功实践。
三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学习“晋江经验”,就要学习他们敢为人先开先河的创新精神,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努力实现弯道超车。我们要深化创新治水机制模式、河湖长制、综合治水探索、水库管护模式、城乡供水融合发展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让水利发展更好地惠及全省人民。
四是“厘清责任勇担当”的服务精神。学习“晋江经验”,就要学习他们厘清责任勇担当的服务精神,将晋江改革精神转化为推动我省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为我省水利高质量发展作贡献。我们要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