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河长制湖长制 > 政策文件

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全域治水建设更加美好海滨山水城市的实施意见》

来源:福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23-02-09 10:00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近日,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全域治水建设更加美好海滨山水城市的实施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关于推进全域治水建设更加美好海滨山水城市的实施意见》公布如下: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河湖长制的决策部署,认真按照省委和省政府的工作要求,落细落实《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的通知》(榕委〔2021〕1号),推动河湖功能永续利用,重点实施“强基宁水、集约用水、控源清水、以文活水、产业兴水、数字管水、护河爱水”七大行动,奋力打造更加美好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福州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的重要要求,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间的创新理念、重大实践,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实施“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条块结合、齐抓共治”的治水策略,全域统筹构建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水经济、水管理、水保护七大体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成一批富有特色的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构建人水和谐共生新格局,加快建设山清水秀城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市主要流域国控断面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农村污水“零直排”全覆盖,水文化繁荣、水经济活跃,水晏河清、饮水放心、用水便捷、亲水宜居的幸福水网基本形成,擦亮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美丽底色。

  到2035年,河湖水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防洪减灾能力巩固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国领先,水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功能显著增强;绘就江河安澜、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鱼翔浅底的新画卷,全面建成人水和谐共生的海滨城市、山水城市。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强基宁水行动,构建洪涝兼治、系统完备的水安全体系

  1.提升流域防洪能力。以闽江干流防洪提升项目(福州段)为重点,系统推进敖江、龙江、大樟溪、淘江等流域防洪治理,采取蓄、泄、滞、排、抽(提)等综合措施,推动形成堤库结合、蓄泄兼施、调控自如的流域、区域、城市协调配套的防洪减灾格局,实现县县达标、乡乡设防。加强沿海防台防潮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海堤加固和生态化建设,加强海岸带、滨海湿地、海岛整治修复,强化近岸海域赤潮防范,打造集海岸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优化于一体的防台防潮减灾格局。

  2.加强城市内涝防治。加快推进江北城区山洪防治及生态补水标志性工程,加大雨水管网和泵站设施改建力度,推动城区水系联排联调科学调度系统迭代升级,推进城区水系连通、河道通畅治理,充分发挥水库、湖泊、湿地调蓄作用,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持续提升中心城区、滨海新城、大学城(科学城)排涝能力。

  3.健全水灾害防御综合调度机制。强化极端天气城市预报预警和防洪排涝应急响应能力,推进洪涝风险图编制及社会化应用,修订完善重点公共服务设施和生命线工程专项应急预案,提升极端天气下水灾害风险应对能力。健全防洪排涝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常态化实施河湖“四乱”清理,提升水工程安全度汛监管和河湖行洪风险管控水平。

  (二)实施集约用水行动,构建丰水俭用、配置合理的水资源体系

  4.加快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动人口、经济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均衡。坚持把节水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严格执行新改扩建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促进节水降损。加快推进区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打造水资源管理调度平台,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化配置。推进非常规水开发利用,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综合利用,打造一批试点项目,鼓励电力、化工、石化、钢铁等企业试点建设海水淡化厂和专用输水管线,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5.增强水资源配置保障能力。按照一主(福州中心城区)、一副(福清市区)、双轴(沿江发展轴和滨海发展轴)、两翼(北部罗源湾地区和南部江阴湾、福清湾地区)、五廊一区(五条山海生态通廊以及西部山地生态涵养和绿色发展区)的城市发展格局,实施一批重点水源和重大引调水工程,优化供水输配系统布局,提速推进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一闸三线)工程(福州段),建成投用霍口、昌西等大中型水库,构建山海统筹、南北互通、丰枯调剂、多源互补的现代化水资源配置网。

  6.推动水资源配置提质增效。加快实施闽江口城市水资源配置(一库两线)标志性工程,动建龙湘水库,充分利用大樟溪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和优质水源条件,解决区域供水量不足、水质提升等问题,确保市民群众既要有水喝,更要喝好水。加快集中供水水源地及管网建设,推动县级城市和重要城镇实现双水源、多水源供水,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升城乡饮用水品质。

  (三)实施控源清水行动,构建河清岸美、宜居宜业的水环境体系

  7.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健全流域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开展河湖健康评估,推进闽江、敖江、龙江等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打造河流生态走廊。推动水源保护区及流域生态建设,采取工程措施或种植水源涵养林、建设人工湿地、生态隔离等生态保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合理调控流域的水文生态过程,涵水于地、涵水于林,全面提升生态系统涵水功能。

  8.强化水污染源头治理。开展城市污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实行中心城区市政排水设施特许经营,结合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工业污染源治理,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突出抓好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从源头上解决好水污染问题。实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程,打造污水零直排园区、社区,按照控源截污、管网完善、活水提质、生态恢复的思路,全面推进截污纳管、管网补短板、雨污分流,确保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大力实施清水润城标志性工程,针对溶解氧、污染物、水体透明度等三大影响水体感官效果的核心问题,结合高水高排工程,科学布局水质净化站、推流泵站等措施,充分利用闽江、乌龙江纳潮补水,提高水体透明度,打造亲水宜居、乐享清水的幸福水网、美丽河湖。

  9.强化海湾生态治理。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开展排查溯源,摸清掌握主要流域、近岸海域范围内所有排污口信息;实施分类整治,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的要求,完成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重点湖泊、重点海湾排污口整治,有效遏制陆源污染入河下海。深化海上污染防治和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以罗源湾、闽江口、滨海新城、兴化湾北岸为重点,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建设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

  (四)实施以文活水行动,构建彰显底蕴、古今交融的水文化体系

  10.打造令人向往的诗画闽江。充分挖掘“两江四岸”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全面梳理沿江淮安窑遗迹、金山寺、烟台山、螺洲古镇、福建船政、罗星塔、闽安古镇等文化遗存,积极吸纳江水蓝、湿地绿、橄榄青、福桔红、茉莉白等自然禀赋,策划实施融生态保护、休闲观光、人文历史等于一体的闽江十景标志性工程,力争成为“闽都文化”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支撑。推动“闽江之心”提档升级,推进沿江楼宇美化、灯饰靓化,做大餐饮美食、数字体验、沉浸式剧场等业态,打造滨江滨水的世界级城市会客厅。围绕建设国际一流滨水旅游目的地,突出一码头一景区一主题,加快沿岸码头、景点景区等改造提升、串点连线成片,生成可游可感可体验的游船航线,打造享誉国际“诗画闽江·船递幸福”闽江游品牌,让市民游客领略山清水秀桔子红的好景象,感受闽山闽水物华新的新气象。

  11.打造别样精彩的福舟悠游。围绕建设世界级内河游精品的目标,精心策划全新内河游线路,以晋安河、光明港为重点,融入水上运动、休闲美食等业态,打造新型龙舟游船,开展形式多样的龙舟赛、龙舟游等系列活动,探索推出内河游+非遗展示、内河游+闽菜、内河游+福州三宝等跨界体验,重现东门乐游的盛景。以西湖、白马河、安泰河、三捷河、打铁港河为蓝带,串联三坊七巷、上下杭、南公河口历史文化街区、古树古桥古厝等人文自然景观,植入科普教育、文化创意、戏曲曲艺、休闲旅游等元素,实现城市记忆、文化片段、生活场景、商业空间古今交融。以流花溪、马杭洲河、梁厝河为蓝带,建设十里花廊,配套亲水设施,与串珠公园、主题游船、古榕古厝等相融,植入婚纱摄影、水上乐园等业态,打造绿色生态、浪漫趣味的网红打卡点。深入挖掘城区内河周边丰厚的文化遗存,构建水文化遗产数据库,建好水文化展示馆、水系综合治理展示中心等载体,再现闽水千年的历史韵味。

  12.打造独具魅力的福泉金汤。加强温泉文化保护、提升、传承,用好“福泉金汤”商标,推进福州温泉洗汤习俗非遗申报工作,建设温泉文化体验点等一批公益性项目,扩大温泉博物馆影响力,讲好温泉故事,弘扬金汤文化。深入挖掘“中国温泉之都”品牌效应,以文化温泉、民生温泉为推手,以鼓台晋、螺洲、淮安、桂湖、滨海和永泰六大温泉片区为重点,推出温泉+旅游、温泉+康养、温泉+会展等多元温泉产业体系,培育温泉人口,扩大温泉消费。办好温泉国际旅游节,规划建设温泉文化交流中心、温泉水乐园和温泉特色街镇等重点项目,提升温泉老字号澡堂,建设一批大众汤屋,让市民游客畅享百姓汤、幸福泉,让福州成为文化彰显、普惠共享、产业富集、康乐幸福的国际温泉城市。

  (五)实施产业兴水行动,构建业态丰富、活力涌动的水经济体系

  13.放大自然活水原生价值。坚持水生态、水资源、水产业三位一体发展思路,发挥大樟溪、敖江等水资源禀赋,规模发展酒业制造、医疗保健、美容养生等功能性产品,加快构建源头活水、饮用水、功能饮料、食品加工等一体化水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推动自然活水转化为产业活水,打响“福水”品牌。积极整合推广水环境治理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施永泰、闽清抽水蓄能电站等绿色能源类项目,着力打造绿色超级充电宝。做好水资源+渔业文章,实施“百台万吨”标志性工程,扶持发展水产养殖、远洋捕捞、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擦亮中国金鱼之都、中国鳗鲡之都、中国鱼丸之都、中国海带之乡、中国鲍鱼之乡等国字号名片。以打造水乡渔村为抓手,积极开拓渔业与旅游、休闲、文化等产业有机融合的休闲渔业新业态。

  14.打造亲水型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名城和全球重要旅游目的地,持续办好“海丝”国际旅游节,提升海丝国际旅游中心功能,促进“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旅游区域合作。用足用好环江马拉松赛、国际自行车竞赛、国际龙舟赛、沙滩排球赛等重大国际赛事品牌,谋划建设水工程与水文化相融合的水岸线经济,发展水上皮划艇、摩托艇、滑水等水上运动,助推水旅产业、新兴服务业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分区建设的原则,以闽江、龙江、敖江和中心城区河(湖)等为水系生态蓝带,串联历史文化街巷、串珠公园、滨水景观等,打造通山连水进社区的山水福道。以公交站点、地铁口和道路沿线建筑主要出入口为节点,优化福道慢行设施,融入城市底蕴、城市色彩等,规划建设风雨连廊,构建转角遇见美的城市风景。

  15.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快打造海洋经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高地,做大做强福州海洋研究院,高位嫁接六个海洋产业联合研发中心,着力培育闽江学院工业路校区科创走廊、连江县粗芦岛、福清元洪投资区等沿海创新集群高地,赋能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建设。加快G228国道福州段、福州海滨旅游区等规划建设,进一步发挥海岸线资源优势,整合滨海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海丝”文化、船政文化等特色资源,加快建设连江、琅岐国际生态旅游岛,打造国际海洋文旅度假魅力城市。

  (六)实施数字管水行动,构建科学精准、智慧治理的水管理体系

  16.建设治水大脑。坚持一网统管,优化水利、供水、排水、水环境、气象、海洋等感知神经元布局,推动各涉水部门数据资源集约共享利用,拓展提升智慧水利项目建设,打造看水一张网、治水一张图、管水一平台的智慧水平台。完善城区水系联排联调系统,构建水系流域分区、管网网格化、污水处理厂、水质在线监测站等水系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智慧监管平台。依托移动端手段,实现各级河长在线巡河、实时记录和智能管理。

  17.构建数字孪生流域。对全流域进行全要素数字映射,推动数字流域与物理流域虚实交互、仿真运行,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对库、湖、闸、站等水系要素进行智能化提升改造,提升河湖水系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监测、调度、管理水平,推进形成城区内河一网多片、闽江流域一线多点、龙江流域一江四溪、敖江流域一线二库的数字孪生总体布局。

  18.完善治水网络安全体系。健全涉水领域网络安全制度体系,以关键涉水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为重点,强化重要数据和供应链安全。建设完善统一身份认证服务、统一密码服务等统一基础安全服务,深化治水网络安全的查、改、罚监管机制,完善治水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构建涵盖基础防护、监测分析和响应恢复的治水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七)实施护河爱水行动,构建人人参与、水岸同治的水保护体系

  19.持续推进“护河爱水、清洁家园”。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坚持以河带岸,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将清理触角延伸至沟、渠、塘、坝等小微水体和背街小巷、房前屋后、楼道、电梯间等公共区域,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共同守护美丽宜居的健康家园。完善民间河长监督机制、履职制度等,推行河(湖)长+网格化的模式,将河(湖)管护工作,纳入基层网格化治理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沿河(湖)的网格作用,推进护河、巡河常态长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常态化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推广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按照参与越多、积分越高的原则,通过设立积分超市、建立积分兑换机制等方式,激发全社会参与治水浓厚氛围。

  20.实施国际湿地保护典范工程。立足国际视野,持续抓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发展,积极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加快推动闽江河口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全域提升湿地保护、管理、经营、研究水平,健全完善湿地法治保障机制,严格落实《福州市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等,形成具有全球影响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利用的闽江河口模式,打造世界湿地保护与利用典范。按照高颜值、高品质、高品位的标准,把乌龙江、马航洲湿地公园等闽江河口湿地与龙祥岛、塔礁洲等结合起来,修复闽江口海防炮台群,规建一批集生态、旅游、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国内知名的城市湿地公园,打造独具江风海韵的世界级湿地景观。

  21.强化福山福水润福人品牌营销。以“七溜八溜、不离福州”金字招牌为引领,宣传福文化,讲好水故事,让诗画闽江、福舟悠游、福泉金汤等品牌价值深入人心。深化与境外主流媒体及相关机构的交流合作,用好网络、新媒体、影视作品等传播载体,加强线上、线下互动,推动福山福水润福人品牌市场化营销,不断提升有福之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推进机制。落实由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总指挥长的河(湖)长机制,由设在市水利局的河长办负责承担全域治水“七大行动”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资源整合、综合研判、考核督办等日常工作。积极申请市闽江下游河道管护中心加挂市河湖长制事务中心,作为市河长办支撑机构。整合城区水系治理、温泉之都建设等项目指挥部,成立“水韵榕城”项目指挥部,由市领导担任指挥长,统筹推进中心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作。

  (二)落实工作保障。创新治水投融资机制,做大做强治水投融资主体,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各级财政每年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专项安排水系治理资金。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开展水权交易补偿,加大对水质改良较好、节约用水多、生态保护较好的县(市)区的补助力度;对发生重大(含)以上级别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县(市)区,依法严格处罚,扣减奖补资金,所扣资金用于全市流域生态补偿、治水奖励等。加快修订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严厉打击侵占河湖水域岸线、河道非法采砂、水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

  (三)强化监督考核。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深化水系提升“6+X”日常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督促各项任务顺利实施。健全体现水系综合治理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落实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重要内容,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作为相关领域项目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

  (四)营造浓厚氛围。设立林则徐治水奖,以改善水质为核心,兼顾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等要素;面向社会组织、高校社团,设立治水团队奖;面向治水领域具体项目、案例,设立治水项目奖;面向行业企业、新闻媒体等,设立治水贡献奖。对事迹突出、影响广泛的机关事业单位或个人,予以奖励,树立良好工作导向,凝聚全社会护河爱水共识和行动自觉,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水新格局。

 

  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全域治水建设更加美好海滨山水城市的实施意见》

 

附件下载: